今天上午,第三届硅基气凝胶生产及应用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在分论坛二“低成本探讨与产业化”专题会场,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宋淼教授发表了题为《高性能低成本硅基气凝胶常压干燥技术及应用研究》的专题报告。

本次论坛作为“2025华南硅业大会及展示”系列重要活动之一,聚焦气凝胶产业化进程中的成本控制与技术突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气凝胶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下游应用企业的专业人士参与。
论坛背景:气凝胶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硅基气凝胶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正成为新材料领域的热点。
随着下游5G通讯、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领域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气凝胶材料的需求快速扩大。
气凝胶产业也面临着生产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等产业化难题。
本届论坛以“低成本探讨与产业化”为主题,直指行业发展的核心痛点,为产学研各方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技术突破:高性能低成本常压干燥技术
宋淼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传统SiO2气凝胶的制备多采用超临界干燥工艺,但该工艺复杂、成本高。
针对这一行业难题,宋淼教授团队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通过常压干燥工艺,成功制备了性能优异的SiO2气凝胶。
团队通过对老化时间、去离子水用量和浸泡时间、三甲基氯硅烷用量和改性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
应用拓展:从隔热保温到红外隐身
宋淼教授团队研发的SiO2气凝胶柔性复合材料。该材料与铜箔复合后,获得了优异的红外隐身性能,探测与环境温差仅为1.1℃,展示了在隔热保温、红外隐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团队通过组分优化,研制了稳定性好、分散均匀的高体积分数(51.4%)SiO2气凝胶涂料。

产业化成果:产学研深度融合
作为中南大学与奥飞新材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宋淼教授团队在气凝胶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湖南奥飞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申请了“一种透明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制备得到的透明气凝胶的骨架纤细且孔洞分布均匀。
公司还与中南大学共同申请了气凝胶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专利,该技术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和降低了材料成本。
未来展望:低成本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宋淼教授强调,随着常压干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化规模的扩大,气凝胶材料的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这将为气凝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团队研发的常压干燥工艺合成SiO2气凝胶,已具备成熟的制备工艺,产品性能稳定。
所合成的SiO2气凝胶既可用于空气、水的净化,也可与有机聚合物复合,制备保温隔热板材,同时在催化、电子和制药业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环保理念和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气凝胶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宋淼教授表示,奥飞新材将继续专注于气凝胶及气凝胶衍生品的产品应用、量产及研发,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中国气凝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