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胶为什么这么“绝热”?从多孔结构看热流如何被限制

行业新闻

如果你听说过“气凝胶”,可能听过它的名号——“世界上最好的绝热材料”、“可以挡住喷枪的超轻固体”、“连火焰都传不进去的隔热层”。这些听起来像黑科技的性能,其实都来自一个看似普通但极其精妙的物理过程:热量在微纳米多孔网络中被阻碍、反射、折返,寸步难行。

wxsync 2025 04 a43551086832bfd785323301828f8080

wxsync 2025 04 6cad9ccc8fd3d253fb733f0bb031e02e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深入气凝胶内部,看一看热量是如何在这张“透明泡沫迷宫”中被彻底限制的。

一、气凝胶是怎么构造的?

气凝胶是一种超高孔隙率的固体材料,通常含有90%以上的孔隙,结构由纳米尺度的骨架和孔道组成。它的典型特征包括:

超低密度(轻如羽毛)

极高比表面积(几百至上千 m²/g)

极低热导率(可低至 0.013 W/m·K,比空气还低)

虽然看起来像固体,它实际上更像是一团“凝固的气体”,其中热的传播途径被严重打断。

二、热量在材料中是怎么传递的?

在任何材料中,热传导主要有三个机制:

1. 固体导热(声子传递)

2. 气体导热(气体分子扩散)

3. 热辐射(红外波长能量释放)

气凝胶的绝热效果,就是从这三条路径“全线封堵”:

三、热量的三条路被气凝胶怎么“封死”的?

1. 声子在纳米骨架中频繁被散射

气凝胶的固体部分是由无序交联的纳米颗粒组成,像极细的“蛛网”。这些颗粒之间接触少、连接弱,导致:

声波/热振动(声子)在骨架中难以顺畅传播

热路径不连续、热阻高

导热效果远低于普通固体材料

这相当于你在迷宫里奔跑,每走几步就碰到一堵墙。

2. 孔径比气体分子自由程还小,气体也动不了

气凝胶中常见的孔径在2–100 nm,而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自由运动的距离)约为70 nm。当孔径 < 自由程,就会出现:

Knudsen效应:气体分子主要与墙壁碰撞而非彼此碰撞,热量难以扩散。

这导致气体热导率也下降——空气不再是热的传递者,而成了“被困的冤种”。

3. 红外辐射在纳米结构中被散射/吸收

高温时,热辐射成为重要的传热机制。但在气凝胶中,骨架结构与红外波长接近,导致:

大量红外线在骨架上发生散射和干涉

一部分红外能量被材料吸收或偏转,无法直线传递

尤其是加入红外吸收填料(如炭黑、氧化钛)后,可进一步削弱热辐射贡献。

四、和空气比,为什么它还更“绝热”?

空气已经是我们常见的低热导介质(约 0.026 W/m·K),那气凝胶为何能比空气还绝热?

因为空气的导热性虽然差,但它仍然是连续流体,气分子之间可以轻松传热。而气凝胶则是:

气体不流动(封闭孔)

气体不能有效扩散(Knudsen抑制)

固体部分断断续续、热桥极少

整体几乎不参与热流交换

它就像是给空气装了一个纳米级迷宫,把本就迟钝的热传导彻底“封锁”。

发表评论

Business Cooperation

商务合作

销售伙伴

产品及方案开发伙伴

服务伙伴

作为一家领先的气凝胶技术公司,我们致力于在运输、基础设施(建筑)、环境和消费品行业不断推动客户业务的发展。

公司地址

湖南省浏阳市开元大道尚东产业小镇北16栋102

固定电话:0731-83976616

手机(微信):18373110001

邮件:info@alfy.cn

“创新驱动,科技领航,奥飞新材用前沿技术为您赋能。想深入了解?欢迎致电或上门咨询,一起探索科技新可能。”

现在联系我们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请问您期望我们怎么联系您?

公司愿景

成为中国气凝胶民用行业最大制造商。

联系我们:18373110001

更多问题?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