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成型过程中的界面能调节与形貌定向导控方法

行业新闻

在凝胶材料的制备中,常常关注其“成品形貌”和“宏观性能”,但决定这些性能的关键之一,其实早已在凝胶成型阶段悄然发生。特别是在微纳尺度上,界面能的调控与结构的导向控制,对凝胶材料的孔结构、网络均匀性、取向性和最终功能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

wxsync 2025 04 a89398fa605aeb625586d6a2a8c2846c

wxsync 2025 04 85da8fbc1b627c52fad348534515ed16

无论是构建对称有序的多孔结构,还是实现方向性的热质传导路径,凝胶成型过程中的界面调控策略都是基础而核心的手段。

一、界面能与凝胶形貌之间的关系

凝胶成型是一个“液-固网络”的转换过程,伴随多相界面形成与演化。此时的界面能包括:

聚合物/溶剂界面能

凝胶/模具界面能

气/液/固三相接触线张力

多相粒子间的比表面能差异

这些界面能将主导以下形貌演化过程:

1. 聚合物链的空间取向与密度分布

2. 成核点位置与微相分离速率

3. 凝胶在固壁表面的润湿、附着与边缘收缩行为

4. 相变界面的推进速度与均匀性

一个典型例子是:当水凝胶在亲水模具中形成时,其骨架更容易沿模具界面均匀展开;而在疏水表面,则可能出现网络撕裂或不均匀附着现象。

二、界面能调节策略

1. 溶剂选择与混溶性匹配

溶剂不仅作为反应介质,还直接影响单体在空间中的扩散与成核行为。例如:

在高极性溶剂(如水)中使用疏水性单体,容易形成相分离结构;

使用混合溶剂(如水+乙醇)可调节溶胀速度与凝胶微观孔隙梯度;

添加小分子共溶剂(如DMSO)或表面活性剂可调控液滴接触角与微相曲率。

2. 表面修饰/模具改性

模具内表面材料的亲疏水性直接影响凝胶附着行为:

使用硅烷改性表面(如接枝氟烷基)可降低界面张力,诱导凝胶沿边界滑移;

在表面引入图案或微纳凹槽(如微沟槽PDMS)可诱导结构取向和导向聚合;

改变表面粗糙度(如喷砂、刻蚀)可实现润湿转变和梯度化结构过渡。

3. 界面添加剂调控

添加表面活性剂(如Tween 20, Span 80)可稳定液相/液相或液相/固相界面,抑制液滴合并,维持微结构完整性;

引入界面交联剂(如多官能丙烯酸酯)可在界面定向固化,形成边缘稳定层;

在成胶液中分散低表面能粒子(如SiO₂、TiO₂纳米粒)可增强相界形成稳定核点。

三、形貌定向导控策略

除了界面调节外,凝胶成型还可借助外场或模板设计引导其内部网络结构沿特定方向生长或排列,形成取向性结构。

1. 流动诱导定向

在微通道或流动剪切条件下制备凝胶,可使聚合物链拉伸取向;

水凝胶打印时采用控制喷头移动路径与挤出速率,即可实现微纤维状结构。

2. 模板辅助导控

使用可拆除模板(如冰晶、微珠、栅格)诱导网络围绕其成型,干燥后形成有序孔结构;

模板本身若具特定表面张力分布(如液滴图案、亲疏水交替结构),亦可诱导多重对称结构生成。

3. 外场响应引导

利用磁场引导含磁性颗粒的凝胶形成方向性链状结构;

通过电场诱导带电单体聚合或离子迁移,形成电极取向界面;

温度梯度诱导“前沿凝胶区”收缩方向不同,最终形成弯曲/折叠/梯度形貌。

四、典型案例与应用前景

人工软骨凝胶中,采用定向冷冻+模具压缩策略,获得与天然组织一致的纤维排列;

仿生导热气凝胶中,通过模板/电场引导,形成纵向多孔道,提高纵向热扩散率;

微流控器件中的结构胶层,可通过表面能调控+紫外固化,获得定向界面稳定性;

柔性传感器中,采用液滴图案导控水凝胶结晶,提升应力传导方向一致性。

发表评论

Business Cooperation

商务合作

销售伙伴

产品及方案开发伙伴

服务伙伴

作为一家领先的气凝胶技术公司,我们致力于在运输、基础设施(建筑)、环境和消费品行业不断推动客户业务的发展。

公司地址

湖南省浏阳市开元大道尚东产业小镇北16栋102

固定电话:0731-83976616

手机(微信):18373110001

邮件:info@alfy.cn

“创新驱动,科技领航,奥飞新材用前沿技术为您赋能。想深入了解?欢迎致电或上门咨询,一起探索科技新可能。”

现在联系我们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请问您期望我们怎么联系您?

公司愿景

成为中国气凝胶民用行业最大制造商。

联系我们:18373110001

更多问题? 立即咨询